湖北省黄冈中学
教师园地
教师学习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 教师学习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高二)
2010-03-04 00:00:00 返回列表

教材分析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山地众多,差异显著。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才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的水平不同。为了加快各区域发展的步伐,应研究各自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是什么,人地关系中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协调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治理。这种复杂的区域差异也决定了我国国土整治任务的艰巨。因此,在本书的第一单元首先从总体介绍我国的区域差异,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我国国土的差异,为后面讲述我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专题提供背景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分我国的自然差异和经济差异两方面。每一部分内容在讲述时,都是先大后小,先粗后细。如自然差异,先讲全国的三大自然区,然后再讲每一个自然区内部的差异;经济差异,先讲全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再讲每个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我国的自然差异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的差异。综合地形和气候这两个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可把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每个自然区在地形和气候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还间接反映在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上,并且形成各区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也有所不同,最终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有明显差异。由此可见,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不是仅依靠某一种自然要素的划分,而是一种综合性划分。这种综合划分能反映出自然区之间最大的差异。

经济差异这部分内容主要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讲述我国明显存在的地带性经济差异,并剖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以及我国为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三个地带间协调发展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

本单元的知识与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的内容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如三大自然区在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特征在初中地理中都有介绍,但初中地理这部分内容是分要素讲述,在本单元则是分区域讲述,把各要素落实在各区域上。所以说本单元中涉及的许多知识点都是以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是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提炼和综合。要学习好本单元的知识,需要对初中地理有关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本单元共分4课。自然差异部分2课,经济差异部分2课。重点就是抓住差异性,从差异中寻找制约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因素,为后面各单元做好知识准备。

一、上一课重点是讲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全国性差异,本课的重点在于分区讲述各区内部的地区性差异。在不同的自然区内部,由于地区差异的主导性因素不同,地区性差异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在东部季风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纬度决定的热量条件,故呈现出南北方向的变化规律;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经度决定的水分条件,故呈现出东西方向的变化规律;在青藏高寒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高度决定的水热条件,故呈现出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

二、主导性差异因素只是决定区内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惟一的因素。如在东部季风区,主导因素是热量条件,但在北部地区,水分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不如热量条件明显。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除了水分条件这一主导因素外,在高大的山地上,也出现了随高度发生的变化;在西半部地区,由纬度决定的热量条件也影响了地理环境变化。在青藏高寒区,除了垂直方向的变化外,还体现了呈东南―西北方向的水平变化。在这一课,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各个自然区内部的主要变化规律,因此在每一个大标题上,都点出了该区所要讲述的变化规律,如“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等。

三、由于课时的限制,教材只能就每个自然区内部的主要差异,简明扼要地讲述各个自然地区的特点,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涉及到的有关界线,是依据主导性差异因素所选取的某一指标,如热量指标或降水量指标。但应注意,正如上面所述的每一个自然区内部的主导性差异因素并不是惟一因素一样,在划界时,这一主导指标也不是划分的惟一指标,具体的分界线只能是与这一主导指标大致重合,不可能完全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界线与指标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变化的规律即可,不宜要求学生掌握界线的详细位置。

四、在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可划分为四个自然地区。仔细对照这四个自然地区的名称,可发现每个地区的名称都体现了三个内容:位置、热量条件和湿润程度。热量条件的差异是这四个自然地区之间的典型差异,此外,次要的差异体现在湿润程度上。如东北和华北都是湿润、半湿润地区,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年降水量虽然大多在400~800毫米之间,但由于温度条件较低,蒸发量相对较少,比较湿润。如按干燥度指标划分,这两个地区有一部分干燥度小于1,属于湿润地区,故而这两个自然地区实际上既有半湿润地区,也有湿润地区。关于东部季风区,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日常意义上的东北地区不是一个概念。平常所说的东北主要指行政上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本课教材中所说的东北地区主体上是以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为主,包括辽宁省的北部和内蒙古的东部。此外,教材没有具体展开讲述这个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自然特征,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以前的知识基础和图1.3,把课文中提出的特征落实在图上。如东北地区周边所环绕的山地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也是东北的林业基地;中间广阔的平原是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东北的商品粮基地都分布在这两个平原上。这里的地带性植被是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地带性土壤除了黑土以外,还有黑钙土和沼泽土。

2.对照初中地理,可发现东部季风区的范围大致包括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而北、南方的分界线与华北、华中的分界线也基本一致,都在秦岭-淮河一线。由此,可把东部季风区的四个地区视为南、北方地区的细化,也足见秦岭-淮河在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一方面,诸多要素的等值线都分布在该线上,如8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最冷月均温0 °C等温线等。另一方面,该线南北两侧表现出的地理景观截然不同:界北地形比较完整,以大高原或大平原为主,界南地形则比较破碎,以盆地或丘陵为主;界北为落叶阔叶林,界南为常绿阔叶林;界北以旱作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界南以水作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

3.如果对东部季风区的四个自然地区进行列表归纳总结,四个地区之间的差异将反映得更明显。

地区

气候带

湿润程度

植被

特色土壤

作物熟制

东北

温带

湿润半湿润

针叶、针阔混交

黑土

一年一熟

华北

暖温带

湿润半湿润

落叶阔叶林

黄土

两年三熟

华中

亚热带

湿润

常绿阔叶林

红壤

一年两熟

华南

热带

湿润

常绿阔叶雨林

砖红壤

一年三熟

湖北省黄冈中学主办 黄冈中学电教处承办
地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路1号
电话:0713-8838888
鄂ICP备2022019592-1 鄂公网安备 42110202000017号
湖北省黄冈中学主办 黄冈中学电教处承办
地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路1号
电话:0713-8838888
鄂ICP备2022019592-1 鄂公网安备 4211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