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上午
我校在中心广场举行升旗仪式
高二(7)班郭春旺同学
以“让文化薪火相传 以传承照亮未来”为题发言
引导同学们
感受文化的气韵、触摸文化的温度
做文化传承的接力者
让中华文明的薪火永不熄灭
让文化薪火相传
以传承照亮未来
高二(7)班 郭春旺
郭春旺,男,来自高二(7)班,品学兼优,多次担任班干部和课代表。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擅长打篮球。乐于助人,团结同学,人气旺。
座右铭:Patience is the key in life.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高二(7)班的郭春旺,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文化薪火相传,以传承照亮未来”。
当我们带着饺子的香气重返校园,当春风拂过教室窗棂上未褪色的窗花,当元宵汤圆的甜蜜还温暖着心田,我想和大家聊聊这些生活细节里跳动的传统文化脉搏。此刻站在国旗下,我们的影子正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投下的光芒重叠。
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伏羲画八卦,河图洛书,天人感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它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的传奇;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团结一致;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是“为天下人谋永福”而勇于就死的牺牲精神;是“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精神,“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抗疫精神……
可当 AI 绘画能生成水墨丹青,当故宫文物在数字展厅焕发新生,有人质疑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作用。但你看,2024年12月4号,我国申报的“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与独特魅力。正如《乡土中国》所言,文化是“生于斯、长于斯”的集体记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传承传统文化不是拒绝进步,而是让它在新的时代浪潮中站稳根基。
而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助力传统文化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弘扬于传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我们要做日常生活的有心人,做文化的真切传承者。因为传统文化不应该是书本上冰冷空洞的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今年除夕,我发现奶奶包饺子时总会留一道“褶”,她笑眯眯地说这叫“留余”,既是防止煮饺子时馅料膨胀饺子破裂,也是来年生活富足的象征。这种生活中的细节数不胜数,像年夜饭上那碗必不可少的鱼,寓意年年有余,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门楣上贴的“福”字,红纸黑字,寄托着福运亨通、吉祥如意的祝愿,这些都应该融入我们的生活经验中。
其次,我们要化身成为经典智慧的鲜活诠释者,让古老的文化在我们的手中焕发新生。学习《鸿门宴》时,我们让教室成为历史的小剧场,演绎情景短剧。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着历史的深邃与智慧。诵读《声声慢》时,我们尝试用方言吟唱,竟发现“寻寻觅觅”的韵律与家乡童谣的旋律暗合。那一刻,经典与记忆交织,古老与新生相合。选修课中,我们以化学实验巧妙地再现了“东风夜放花千树”那绚烂夺目的景象,让经典的美丽以另外一种形式绽放。更有元宵佳节,同学们自创诗歌与灯谜,仿佛置身于闹市之中,灯笼之下。
再次,我们要勇做创新的探索者,引领时代的浪潮。现象级电影《哪吒2》闪耀国际舞台,取得亮眼成绩的背后,除了制作设计、音效、音乐等方面的成功,更依靠的是中华文化不断发展、衍进、创新提供的强大推动力,是以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生命力表达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中国式浪漫。还有,无论是《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文化节目的走红,还是《舞千年》《只此青绿》等改编舞蹈节目的火爆,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都让根植于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散发新光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学们,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从点滴做起!在食堂用餐时践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约美德;在人际交往中,让我们体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智慧;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让我们传承“格物致知”的探索精神,敢于创新。
同学们,愿你我都能成为一束光,照亮传统文化走向未来的路;愿你我共同执笔,为五千年文明长卷续写青春的华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供稿 | 高二(7)班 郭春旺
指导老师|徐美清
编辑 | 王 惠
审核 | 王建文 / 陈 剑
终审 | 刘伯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