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
学生天地
国旗下演讲 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国旗下演讲
【国旗下讲话】胸怀大志 筑梦青春
2025-03-03 09:22:18 返回列表

  2月24日上午

  我校在中心广场举行升旗仪式

  高一(11)班余梓琳同学

  以“胸怀大志 筑梦青春”为题发言

  引导同学们

  坚定“强国有我”的信念

  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

  在奋斗中定义青春的价值

  在拼搏中书写人生的华章

  胸怀大志 筑梦青春

  高一(11)班 余梓琳

  余梓琳,女,高一(11)班学生,高一年级团支部副书记。性格乐观开朗,为人热情友善,兴趣爱好广泛,如阅读、书画、游泳等。曾获得“和美青少年全国书画比赛特金奖”“黄冈市三好学生”等荣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11)班的余梓琳,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胸怀大志,筑梦青春”。

  站在这里,我想起李大钊先生在《青春》中的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百余年前,一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年人登上嘉兴南湖的红船,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志向,在暗夜中点燃了民族复兴的火种。今天的我们,站在新时代的潮头,更应以青春为帆,以志向为桨,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历史长河中的青春志向,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里,23岁的画工赵僧子悬空作画三十年,在飞天衣袂间镌刻信仰;明朝的徐霞客22岁离家远行,用双脚丈量山河,在《游记》中写下"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豪情。这些青年从未被时代的局限所困,而是以超越时空的眼界,在各自的领域开疆拓土。正如梁启超所言:"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当我们将个人的志向融入时代的经纬,青春便不再是转瞬即逝的烟火,而是照亮人类文明长河的恒星。

  当代青年的筑梦征程,需要脚踏实地的态度与严谨务实的作风。袁隆平院士23岁时在西南农学院立下"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誓言,此后六十余年躬身稻田,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苏炳添32岁仍以"亚洲飞人"的身份站在奥运赛场,用0.01秒的突破证明:青春的边界永远在拓展的路上。他们告诉我们:真正的志向从不在云端起舞,而在泥土中扎根。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既要有"上九天揽月"的梦想,也要有"俯身做桥梁"的务实精神。“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真正的梦想不在缥缈的峰顶,而在我们辛勤耕耘的土地。

  胸怀大志需要突破"小我"的勇气,更需要联结世界的胸襟。在AI模型被欧美领先的大环境下,梁文峰代领团队不断探索创新,Deepseek横空出世,以强大的算法与更低的成本震撼全球,成为AI圈中所谓“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今天的中国青年,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1岁,让中国导航系统闪耀全球;"90后"科学家曹原发现石墨烯超导现象,为人类能源革命打开新窗。这启示我们:真正的志向从不是独善其身的孤芳自赏,而是兼济天下的星辰大海。

  同学们,青春的珍贵不在于它必然流逝,而在于它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力量。当我们羡慕谷爱凌在雪道上的1620度转体时,更应看见她背后12000次的刻意练习;当我们惊叹王亚平在空间站授课时,更要铭记她日复一日承受8倍重力的坚持。正如《周易》所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这个技术革命与文明重构并存的时代,唯有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魄力突破舒适区,用"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深耕专业领域,方能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永恒的光芒。

  同学们,让我们心怀鸿鹄之志,不断向前进发,让世界听见中国青年最清澈的回响:“山川是不卷收的文章,日月为吾辈掌灯伴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供稿 | 高一(11)班余梓琳

  指导老师|袁培君

  编辑 | 王 惠

  审核 | 王建文 / 陈 剑

  终审 | 刘伯永

湖北省黄冈中学主办  黄冈中学电教处承办
地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路1号  电话:0713-8838888
鄂公网安备 42110202000017号
鄂ICP备2022019592号
湖北省黄冈中学主办 黄冈中学电教处承办
地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路1号
电话:0713-8838888
鄂ICP备2022019592号
鄂公网安备 421102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