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上午
我校在中心广场举行升旗仪式
历史教师钟付容
以“敬我不能,尽我所能:致敬那些为信仰献身的英烈”为题发言
引导同学们向为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献出生命的英烈们
致以崇高的敬意、深切的哀思
敬我不能,尽我所能
致敬那些为信仰献身的英烈
历史教师钟付容
钟付容,女,历史学硕士,湖北省历史学会会员,黄冈中学高二年级历史教师。曾获湖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一等奖,黄冈市中学历史精品课比赛一等奖等。工作以来,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奉行“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共同成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他们用生命点燃信仰的火炬,用鲜血浇灌理想的花朵。他们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却为我们迎来了灿烂的朝阳。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丰碑,是我们心中永不熄灭的明灯。今天,我们一起致敬那些为信仰献身的英烈,在缅怀中寄托哀思,于回忆中积蓄力量,在追问中修正方向,敬我不能成为的那些英烈,尽我所能的勇敢前行。
一是致敬“坚定信念,救国救民”的高尚品格,从“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坚守中涵养爱国情怀。百年前,列强环伺,山河破碎。革命先驱不忍百姓受难,于暗淡世间振臂呐喊。陈延年宁死不跪,自信社会主义必将抹除时代之恐怖黑云;李大钊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进前而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点燃思想火炬使其燃遍旷野;方志敏强忍痛楚,铁骨铮铮,以无限的赤诚书写对祖国美好的憧憬,坚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那时候的中国贫穷落后,他们却心怀救国理想;那时候的他们一无所有,却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也许他们不会想到今天繁华盛世的模样,但他们一定坚信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未必会辉煌一时,却将永远存在”,因为他们“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二是致敬“践行初心,无私奉献”的珍贵品质,从“择一事而终一生”的坚守中牢记责任担当。尽管先烈的英勇事迹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与我们之间横亘着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光,却仍可以穿透历史感受他们坚守初心的不易。我们青年人,有着远比先烈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站在更高的起点,由黄冈中学出发,我们不缺弘德尚学的的毅力,更拥有笃行致远的前途。但新时代的我们,都有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力不从心之时,在面对诱惑时,会不会把信仰理想初心当成交易的筹码?会不会因为失望怀疑而随波逐流变成“精致利己主义者”?会不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人?我们是否依然有勇气看护好我们现在的激情和理想?是否有能力承担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是否有热忱听从自己内心,找到真实而充盈的自己?
三是致敬“克难攻坚、敢于作为”的崇高品行,从“历经风雨骨更硬”的磨砺中汲取奋进力量。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没有一蹴而就的质变,只有不畏艰险的拼搏。从“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谷文昌,到“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的廖俊波,再到“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黄文秀,他们面对艰难险阻敢于斗争,将平凡的事业做到极致,成就不平凡的业绩。如今,我们依然会面临着新时代的各种艰难险阻,或许成绩不尽如人意,生活似乎平淡无奇,未来也觉得遥不可及,会因为一时挫折而陷入自我怀疑,感到背负了巨大的压力,但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向前,生活就有意义。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是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对英烈最好的致敬,是把先烈们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我们黄高学子要主动将个人追求融入时代使命,不局限于“小我”,常怀“国之大者”,即便在抱守缺憾的灰暗时光,经历岁月的磨砺,仍然能追求一种可能性和精神生活,也终将遇见更好的自己,迎接人生的月朗风清!
供稿 | 钟付容
编辑 | 王 惠
审核 | 王建文 / 陈 剑
终审 | 刘伯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