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我校在中心广场举行升旗仪式,高二(1)班何梓萌同学以“于日常处寻意义 以笃行筑成长”为题发言,倡议同学们在平凡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创造和发现意义感从而促进个人成长。
——活动照片
于日常处寻意义 以笃行筑成长
高二(1)班 何梓萌
何梓萌,爱好阅读、吉他等,平日里勤学好问。座右铭:大器晚成。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高二(1)班的何梓萌。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于日常处寻意义,以笃行筑成长”。
同学们,当朝阳又一次越过教学楼洒下金辉,当我们又一次在赤红的跑道上奔跑,在汗水未干之际捧起书本大声朗读——我们每天都在经历这样平凡的学习生活。或许有同学会问,日复一日地上课、写作业,这样的日子意义究竟在哪?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意义感的发现和创造”,聊聊如何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时光。
其实,意义感藏在“每一步积累”里,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我曾经有这样的经历:我从前经常觉得古诗词枯燥无味,一遍遍地背诵里,我似乎找不到背古诗的意义。但是在一次春游中,我见到湖边的柳枝轻摇,脑海里顿时浮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这一刻,课本里的文字有了画面,有了实感;也是在这一刻,我才认识到,日常积累下的东西原来会在某一瞬间给人以如此美妙的感受。这就是积累的力量:每攻克一道数学难题,都是一次思维进阶;每读懂一篇文章,都是一次情感的共鸣;每订正一道错题,都是在为知识大厦添砖加瓦。“意义感”从来不是突然出现的奇迹,而是慢慢积累的必然。在积累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一天“意义”会恍若实体一样出现在你的面前,给你意想不到的美好体验。
其实,意义藏在“每一次挑战”里,等待我们去突破。对于我们而言,挑战或许是一次不理想的考试、难以完成的社团任务、跑操中的停歇念头,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一场小矛盾。这样的“小挑战”无法避免,那么与其抱怨“我不行”,不如迎难而上,让它们成为成长路上的一块垫脚石。考试不理想,那就调整心态,分析原因,查漏补缺;任务难以完成,那就拆解目标,步步推进;同学之间存在矛盾隔膜,那就主动沟通,换位思考。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练习,是追求意义道路上的一条蹊径。一次次克服的困难,都为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人生经验,都是在为自己创造独特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意义感在每一份温暖中得到升华。在去年的运动会中,我真切地见到过同学在跑道上跌倒时,旁边的同学下意识停下来搀扶;在班级的竞争小组中,我真切地体会到成员之间互相分享打印学习资料的温暖;在日常学习中,我真切地体会到同桌耐心解答我的疑惑的细致认真。这样的小时刻并不惊天动地,却传达了集体温暖,成为学习生活里一道灿烂的风景线,更赋予了我们的成长以厚厚的意义——成为一个热心细致,关爱他人,有责任感的人,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如此一来,所谓“意义感”,早已不知何时充盈了我们的内心。
意义感不是远方的海市蜃楼,也不是别人赋予的标准答案,它藏在认真听讲的每一堂课里,藏在攻克难题的执着里,藏在互帮互助的温暖里。从今天起,让我们尝试去做三件事:
一、为自己的学习找到一个“小目标”,比如弄懂一个知识点,背会一首诗,在完成目标中创造意义;
二、试着攻克平日里自己所躲避的挑战,如一道难题,对同学的一声道歉,在困难来临时不说“我不行”,而是着手分析解决;
三、送给身边的人一份小温暖,用善意点亮彼此的校园生活。
同学们,最后我想说:意义不是找到的,而是活出来的。愿我们能够在黄冈中学这个大家庭里,追寻自己的意义、创造自己的意义,在学习生活中筑就属于自己的精彩成长。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供稿 | 高二(1)班 何梓萌
指导老师 | 张燕妮 / 王建文
审核 | 王建文 / 张 旭
终审 | 秦 鹏
编辑 | 王 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