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初盛,研学正浓。为落实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我校2027届学生研究性学习系列活动于近期有序推进。从理论培训的扎实开展,到选题分组的聚力凝心,再到集中开题的思想碰撞,一场以“探究”为楫、以“实践”为桨的青春探索正在扬帆起航。
一、培训领航:明研学之道,奠实践之基
5月14日,黄冈中学2027届研究性学习培训会如期举行。高一年级主任吴继武老师、高一年级教学工作主管贺林老师担任主讲,他们共同为全年级学生系统解读了研究性学习的核心要义。
吴继武主任聚焦研究流程与方法,从“为什么开展研究性学习”切入,强调了其在转变学习方式中起到的作用:这是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转变的关键一步,可以助力同学们关注社会、提升素养。吴继武主任在讲解中还辅以安全规范、研究方法等实用指导,为大家后续实践扫清了认知障碍。
贺林老师则着重强调选题的关键意义:“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他向同学们提供介绍了问题的四大来源:从生活细节中观察日常,从学科学习中反思认知,从社会热点中体验民生,从自然环境中关注家园。贺林老师指出,此类课题若脱离跨学科与社会化原则,便难以达成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目标,这为大家规避选题误区提供了借鉴。
研究性学习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走进自然、融入社会。通过这一次的培训会,同学们对“如何做研究”无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二、选题聚力:汇多元课题,组协作团队
培训结束后,2027届研究性学习进入选题与分组阶段。此次老师们提供的选题严格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以及“探究式、项目化、社会化、跨学科”理念,学生或从教师提供的参考方向中择取,或自主提出创新议题,最终形成了百余项兼具深度与温度的课题。
从选题清单来看,研究方向多元且精准:自然环境类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校园内涝问题”,呼应“关注美丽家园”;社会生活类关注“老龄化养老方式”“高中生睡眠质量”,践行“体验民生冷暖”;历史文化类深挖“黄州烟火经济”“流行歌曲对古诗词的传承”,体现“反思学科学习”与跨学科融合;科技创新类探究“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月季无性繁殖技术”,紧扣“观察日常生活”与科技前沿。其中,“泰勒斯威夫特歌词中的文学性研究”将音乐与文学跨界联结,“新能源智能电车与传统油车的对比”以小切口折射产业变革,均体现了“切口小、挖掘深”的选题智慧。
分组环节中,学生以6-8人为单位建立小组,或因共同兴趣结伴,或先组队再共选课题。各小组民主推选组长,明确分工,为后续研究筑牢了协作基础。
三、开题扬帆:研思共碰撞,方案初成型
7月7日,2027届研究性学习集中开题活动在崇德楼、弘毅楼等多场地同步开展。各小组携带《开题申报表》,与指导老师面对面深入研讨,围绕研究背景、方法、步骤等核心内容打磨方案,让课题从“初步设想”迈向“操作蓝图”。
在开题现场,思维碰撞火花四溅。在崇德楼505教室,“农村不同用地生活垃圾污染状况调查”小组与指导老师李锦凤就“样本选取的代表性”展开讨论,最终确定兼顾耕地、林地、宅基地的抽样方案,体现科学性原则;弘毅楼102教室内,“烟火经济在黄州的发展”小组细化调研内容,将“摊主经营模式”“消费者偏好”“政策支持力度”等纳入框架,践行他们独特的项目化思路。
本次集中开题覆盖高一年级20个班级,涉及指导老师70余人,开题地点包括会议室、学科办公室、教室等30余处。各小组在师生互动中完善了任务分工与时间规划,初步形成了兼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
四、未来展望:以研促学,静待繁花
从培训中明晰方向,在选题中锚定兴趣,于开题中凝聚共识,黄冈中学2027届研究性学习已迈出坚实一步。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在实践中懂得担当。未来,高一年级的同学们将带着学校开具的介绍信,走进社区、田野、实验室,用问卷、访谈、实验等方式收集一手资料。
我们相信,在科学选题的引领与严谨方案的支撑下,这批研究成果将不仅是一份份报告,更是学生们认识世界、服务社会的“成长答卷”。待秋日硕果盈枝时,定会看到研究性学习在黄冈中学的沃土上,绽放出实践育人的绚烂之花。
— END —
供稿 | 陈语萌
审核 | 王建文 / 吴继武
终审 | 郭 旭
编辑 | 王 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