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1日,首届“北京大学模拟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举行。此次大会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健康传播协会、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联合承办。来自华中地区多所中学的师生代表齐聚于此,围绕全球控烟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我校高度重视此次活动,选派高一模联社团的4名同学组成代表团参与。他们分别是高一(4)班的王静怡、王婧菲、潘雨嘉,以及高一(13)班的柯嘉豪。代表团由张燕妮、白宇两位老师带队指导。
参会现场
此次大会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为期三天,聚焦三大核心议题:一是烟草控制在社交媒体环境中面临的 “永久性暴露” 挑战,二是电子烟的国内外监管协同,三是烟草作物替代的路径探索。活动响应 “健康中国” 战略,旨在引导青年学子立足中国视角、拓展国际视野,在思辨中涵养理性合作的领导力,以责任担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动能。
我校参会代表王静怡发言
我校参会代表王婧菲发言
我校参会代表潘雨嘉发言
我校参会代表柯嘉豪发言
我校学子热烈参与讨论
我校学子热烈参与讨论
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我校高一(4)班王静怡同学凭借清晰的立场表达与出色的现场表现,荣获“最佳立场奖”。
此次参会,既是黄高学子在国际议题舞台的精彩亮相,也彰显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同学们在实践中锤炼能力,传递“健康控烟”的理念,收获了宝贵成长。
学生参会感悟
这次英文委真的收获满满,除了英语口语和社交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之外,还收获了对待比赛的正确态度。一开始参会时很紧张,经验丰富和口语能力强的代表们的表现让我有压力,但后来,慢慢投入比赛,专注比赛,在会议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害怕英语表达失误,和参会代表们积极交流,最终我获得了“最佳立场奖”,而且交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超级可爱真诚的代表朋友们,也学会了面对强手要自信。感谢始终陪伴着我们的指导老师,特别感谢学校的大力支持,借电脑借场地做背调,最后还要感谢熬到凌晨写文稿,面对很大压力却没有放弃的自己。
——高一(4)班 王静怡
三天的时间,可以很长,每刻都在激烈的语言交锋和浩瀚无尽的资料海洋中度过。也可以很短,因为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当决议草案全票通过的那一刻,欢呼声起,尘埃落定。比赛结束,恍如大梦一场。在这次比赛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见识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无论是辩论时的妙语连珠,还是闲谈时的欢声笑语,都已经成为了心底不可磨灭的回忆。
模联的种子在盛夏的阳光中生根发芽,悄然长大。感谢能够得到此次参加比赛的机会,也望着有缘再会。
——高一(4)班 王婧菲
这次会议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会上的优秀代表,他们流利的口语,优雅的风度深深震撼了我,一开始和这些大佬们共处,其实压力很大,但随着与他们逐渐熟络,我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他们能从强势的领导者和亲切的协调者之间灵活转换,组织会议有条不紊地进行,与之相比,口语不过是他们最小的优点。
非常庆幸自己在第一会期后选择了坚持,非常感谢学校能够给我这个平台,让我从试卷和分数条中抬起头来,见自己,见众生,见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高一(4)班 潘雨嘉
当法槌落在底座,发出清脆的声响,为期三天的北京大学模拟《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暨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华中地区分会正式宣告落下帷幕。回想起来,短短几天的时间让人回味无穷。在会议开始前的四五天时间中,我与搭档的同学们在学校认真准备,查阅了各种有关烟草的资料,也写作了各种会议相关的文件;来到武汉参加正式会议,也认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学,这其中,不乏思想高尚,立场坚定,英语流利,经验丰富的同学,我们在此齐聚一堂,模拟各国代表积极发表言论,针锋相对地辩论,探讨推动烟草控制的各种方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各会期结束后认真复盘,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最后经过两天两夜的努力后,当最终的决议草案形成,大家鼓掌欢呼的那一刻,我也感到十分幸福。会议结束后,各位代表,主席,老师纷纷合影、签名留念。这三天收获满满,不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幸福快乐的瞬间都将伴随着这个夏日的骄阳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高一(13)班 柯嘉豪
供稿 | 张燕妮
审核 | 王建文 / 吴继武 /张 旭
终审 | 郭 旭 / 秦 鹏
编辑 | 王 惠